
1
事情要从一个叫吴文献的顽劣士兵说起。
吴文献,1946出生于河南周口店,家里世代务农,他父亲是村里的村支书,家里条件在村里应该是最好的。他上面有三个姐姐,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,所以父母对他看得比较金贵,这让他从小也养成了顽劣的性格。他不是读书的料,也无心读书,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了,然后终日在村头镇尾闲逛。他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,于是通过关系让他去参军,借部队好好锻炼他的顽劣性格。
就这样,1964年,18岁的吴文献入伍当了兵。
那个年代,当兵是一条极佳的出路,尤其是农家子弟。但吴文献没有珍惜,入伍之后,他身上吊儿郎当的臭毛病一点没改,训练不积极,学习不认真,抽烟喝酒样样来,三天两头跟别人打架,为此,他被关了几次禁闭。部队领导对他提出了警告,“你要是再违反军纪,就开除你的军籍,让你滚回家种地!”
此时的吴文献肯定不想回家种地,关键是,由于受到几次处罚,他对部队很是不满,认为领导和战友都在针对他。
于是,那时起,他想到了叛逃。
因为他所在的部队隶属于福州军区守备七师,与台湾隔海相望,他经常能收听到来自台湾的广播。解放战争结束后,国民政府逃往了台湾,虽然蜷缩在一隅之地但狼子野心却昭然若揭。虽然无法明面上进行反攻,但他们却在暗中进行反攻大陆的宣传,并且鼓动我方意志不坚定的人员。
广播也成了台湾当局心战之一,就如同现在的台湾民进党当局收买大量的水军(即所谓的1450)在大陆舆论场带节奏、发布反华言论一样。
台湾广播的心战内容无非是:台湾是天堂,大陆军人投奔过去了,会送黄金送美女送房子,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。
吴文献本身是一个好吃懒做贪图享受之人,他想:“我要是能投奔过去,就能享福,那该有多好!”
于是,他坚定了叛逃的决心。
但叛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凭借一个人力量还是太单薄了,得找同伙。
一番寻找,他将目光盯在了吴珍加、吴春富身上。这二货也是河南人,跟吴文献是老乡,加之都姓吴,平日就以结拜兄弟相称,可谓臭味相投。吴珍加因为偷战友的东西,被举报,后来被处分过一次。而吴春富同样劣迹斑斑,也关过几回禁闭。
所以,这二人秉性跟吴文献是大差不差。在听了吴文献的计划后,二人立即表示同意。他们说早就受够了部队每天严格纪律、训练以及清汤寡水的伙食了。去了台湾有钱有女人,干嘛不去?
于是三人开始进行严密计划,并寻找合适的机会。
2
终于,三人等到了一个绝佳机会。
1966年1月8日,吴文献等人和几战友一起接到了驾驶小登陆艇运载50吨货物的任务,任务的主要目的就是前往霞浦地区进行支援。
当然,这个任务并不是很容易,因为他们需要经过马祖海域,而海域内经常活动着国民党军队。
所以想要不被国军发现并通过海域的话必须关闭光源,减慢速度在黑夜里前行,这样才能保证隐蔽性。
吴文献等人分析,进入马祖海域是出逃的绝佳时机:离台湾控制的马祖近,而且带一艘登陆艇过去,台湾方面会更高兴,三人会更受器重。
但此时和他们同行的战友却成为了他们叛逃的阻碍。
三人商议:先劝说几名战友跟他们一起逃,如果拒绝,就直接干掉。
商议好后,他们开始实施计划。
到了晚上十点多钟,这艘五十吨的小登陆艇正在摸黑航行。今天艇上共有十人。除了吴文献三人外还有其他7名战士。一看上去跟往常一样风平浪静。
登陆艇已经行驶至金马(金门和马祖)海域时,25岁的吴文献朝艇外望了望,之后又朝艇舱内的吴珍加、吴春富二人使了个眼色。二人会意。然后三人一同走向艇尾的枪械柜。三人各拿了一把冲锋枪,锁上柜子。接着三人开始分头行动。吴文献拿着枪径直冲向驾驶舱,舱内艇长和另一个士兵正在专心驾艇。
“不许动!”吴文献端着枪指着艇长。
艇长吃了一惊,厉声责问:“吴文献,你拿枪干什么?”
吴文献说:“去马祖!”
艇长再次喝道:“去马祖干什么?”
“艇长,我计划好了,投奔台湾,他们会优待我们的!”吴文献说。
“混蛋,你想叛逃吗?把枪放下!”艇长大声喝斥。
“艇长,既然这样,那我就对不住了!”吴文献说着,举起了枪。
